
原文作者:John Connolly
譯者:謝靜雯
出版社:麥田
出版日期:2007年06月29日
語言:繁體中文 ISBN:9789861732497
規格:平裝 / 320頁 / 25K / 普級 / 單色印刷 / 初版
《失物之書》中文官方部落格
簡介:每個大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孩子;而每個小孩心裡,都有個未來的成人靜靜等候。很久很久以前,名叫大衛的男孩,失去了母親。喪母的悲傷和痛楚,父親旋即再婚的驚愕和衝擊,對繼母及新生兒弟弟的嫉妒與憎惡……深深的恨意,幻化成大衛內心猙獰的怪獸,醜惡、恐怖,無止境膨脹壯大。幼小的大衛,如何戰勝心中的惡魔?失去的能夠復得嗎?怎樣才能找到成長的勇氣和力量?和母親一起閱讀的童話、神話與傳說,從黑夜裡召喚大衛,喚他進入了一個個殘酷、血腥、征伐的歷險。那裡如同真實的人生道路,充滿了險惡和重重難關。唯有不逃避、唯有原諒,唯有重拾那本被遺忘的「失物之書」,大衛才能得到新生。
有趣的中文版封面演化史:http://blog.roodo.com/book100/archives/3642247.html
這個站台有,被推翻的14種封面喲(設計師好可憐XD~以我的性情兩次完全推翻,最後稿件又回到原點的話,我大概會再發表長恨書婊發稿人XD~)痾~老實說初期提案稿中有些意向不錯,演變在最後的結果卻體普通的,不過也不錯啦,乾淨簡單。
心得:嗯~這種青少年小說真是一本一本出不完XD~不過似乎很對花姐的口味,我家也一本一本的看不完XDD
因為行銷策略過於相似,而題材又大同小異,都是由大人眼光去看的贖罪故事,雖然不難看,卻沒什麼精豔的感覺。大概花了兩三天讀完吧,有一點點後悔還有許些滿足的闔上最後一頁,這次真的完全感受不到書腰和種種推薦所說的鼻酸動人,似乎不是思念親人的療傷之旅、戰爭殘酷的反思,更像一位小男孩再反省一件自己根本沒有犯過的罪孽的旅程,還有強迫他面對這個不完美世界的冒險故事。一個殘酷的故事中的故事僅有這樣而已,我沒想過用這個故事來確認成長這件事。
跟偷書賊不同,偷書賊的開頭令我不耐結局扳回一成,所以我改掉心得邊看邊寫的習慣(尤其歐美小說),而等整本書及閱讀完畢再定江山,不過失物之書確實從頭到尾對我來說引不起什麼共鳴,那個最後平淡的結婚生子的結局感覺很趕流行耶(也許是台灣引進太慢也說不定),我才沒興趣知道後來David成為了普通的大人,普通的歸來,普通的結束一生,那個結局不會讓這本書更有深度,至少就我感覺很多餘。
對,我覺得那個結局老套的糟糕(倒),第一次看到這樣的結局我會覺得發人省思,可是太多成人童話或電影還有其他的哩哩拉拉,都給了這樣子回歸於無的結局...我實在很難有其他感動啊(抱頭)

這部故事最精采的地方在於-整個事故是由熟悉的童話故事、寓言、詩篇形成的大大小小集合組成,所有情節幾乎都可以呼喚腦袋深處的點點碎片,從基本上"說不完的故事"當基礎,還有美女與野獸、白雪公主...而大衛遇到的關鍵角色,守門人、騎士羅蘭、駝背人也都有自己的故事中的故事,越後面出現的故事通常也就越殘酷血腥。
這些故事當然通常被全新演譯,也就是它雖然是童話卻剝離了了純真與喜樂,只是被賦予童話的皮相,實際上比現實還殘酷,製造人頭獸身的女獵人還有那個吞食滾燙黃金致死的胖子...作者你還是回去寫恐怖小說好了XDDD,女性在故事裡無巧不巧通常代表著負面無關緊要與謊言的存在,而男性則是表事件後的陰謀、可靠的伴侶、引導者、勇者之類的定位,感覺故事是定位給十幾歲的小男孩看的小說,我這2字開頭女人,總有點格格不入的感覺。
表面上是童話,卻架構再現實的邏輯裡,愛護夥伴的騎士是因為同性戀被放逐的落魄武士;糖果屋的故事裡,愚蠢貪婪的小孩得為了自己的愚蠢貪婪難逃一死;被刀子傷害就真的會死,勇者和母親死了還是死了,不會因為愛與平而復活;小女孩不會因為是小女孩而得到更多的同情,被砍頭就是死;祈求教堂裡的神靈幫助,也不會有任河神蹟的回應...雖然出自於童話,卻無比的現實可悲
也許童話的背後,如果結局不好就祇是恐怖故事而已,被現實污染過的大人們,老早就知道能得到不伴隨缺憾的完美結局,十中沒有一二。
跟物主花姐討論心得之後,花姐的排名是失竊的孩子>失物之書>偷書賊,我的排名是偷書賊>失竊的孩子>失物之書,我們真的有血緣關係嗎(泣),為啥拿這三本排不要問我XDD|||,覺得是思考的面像不一樣吧,也許我比較喜歡多一點人情味女性化細碎一點的東西?(屁),不過花姐習慣看歐美翻譯小說,我嗜食東洋文學,搞不好這也是造成差異的原因?
不過劇情中的確有許多值得反思的東西啦,不過我這一篇是走岔路心得(我對暢銷小說一向這麼苛XD),所以那方面的好話,應該也給其他書評給寫盡了,就不再贅述哩(喂)反正我家咕狗蒐不到~請當我再放屁(笑)。
搞不好以上只是羅蘭和拉斐爾最後沒有好結局的遷怒心得XD
全站熱搜